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 >>论文精选 >> 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
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
时间:11-01-28 11:26:16 来源: 作者: 点击:   收藏"中华医学研究会"
但诊断标准不够明确,故临床辨证分型杂乱,最少分为两型,最多分为七型,即使同是五型,说法也不一致。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给治疗提供依据,倘分型不统一,则给临床运用,以及衡量、评估都带来不便。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痴呆病诊断标准》发布后,对推动与规范老年痴呆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许多临床观察仍存在诊断标准不严格,疗效评定欠客观,缺少针对性强的理化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疗程较长等问题。实验研究方面多以记忆障碍尤其是短期记忆障碍模型作为评价治疗老年痴呆中药的动物模型,缺乏说服力。有的仅做了跳台、Y型迷宫等粗筛实验,就认为药物有益智作用,缺乏对有效方药或某一证型的深入研究,不便于重复。
  3.2临床报道较多,理论与实验研究少:
  近十年来临床报道较多,且以补益方药多见,而且疗程较短,例数偏少。而运用传统中医脑髓理论、五神脏理论、痰饮、浊毒、瘀血学说,来探讨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少,或只重视方药的发掘而忽视对健忘、痴呆、神病、痱风等相关疾病的系统整理继承,这也是临床分型难以统一的原因之一。实验研究多停留在以验证为主,而缺乏依据中医理论复制的动物模型,缺乏围绕现代医学新进展,用有效方药探讨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的高水平研究。医学教育/网搜集 整理
  4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思路
  对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项跨学科、跨世纪的系统工程。中医药要在老年痴呆的防治上有所作为,今后的研究要注意以下几点:
  4.1理论上继承整理,总结创新:
  中医学虽无老年痴呆病名,但其相关的脑髓理论、五神脏理论以及对健忘、神病、痴呆、痱风的认识与治疗都值得系统总结。益智的方法、穴位也需筛选整理,找出规律。对于近代尤其近十年的临床、实验研究,也需认真总结,同时对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注射、药氧吸入和心理疗法等,也应深入研究。对于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要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老年痴呆病程长,病情复杂,应选择某一阶段或某一突出症状开展研究。如老年健忘是中老年生理性脑衰老与老年痴呆的共同核心症状,也是老年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健忘的认识早在《内经》即有多处论述,后世还有人将其列为专篇。以健忘为切入点,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观察可长期服用,且安全有效的中药对老年痴呆的预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老年痴呆的诊断多采用美国精神卫生学会DSM-IV的诊断标准和WHO和ICD-10诊断标准。神经心理学检查多采用MMSE量表,韦氏记忆、韦氏成人智残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achinski缺血积分量表等。中医诊断分型多采用1990年中国中医学会制订的《老年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但从临床报道看,仍需加强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标准研究,并应用中医四诊观察症、舌、脉变化,制订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老年痴呆诊断量表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肺关系密切。其两大主要类型AD和VD,均有不同的病变特征,应分别进行辨证治疗。有条件者,可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检测,如生长抑素SS、载脂蛋白E等特异性较好的理化指标,或采用CT、MRI、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SPECT(单光子发射机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现代科学仪器检查。积极治疗早期轻、中症,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研究本病的关键。为保证科研水平,应根据有关标准制定出严格可行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大样本的科研方案。在康复、调护上注意运用情志疗法、药膳疗法、功能锻炼、针灸、气功等方法。
  4.3实验研究高起点、多学科、规范化:
  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病患机制未明,使得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实验研究困难
9 7 3 1 2 3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学 会 简 介
学 会 历 史
学 会 章 程
学 会 注 册
会 费 管 理
  会员登录
登录模块加载中...
  专家介绍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