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 >>考试辅导 >> 中医基础(1)
中医基础(1)
时间:11-05-02 11:21:02 来源: 作者: 点击:   收藏"中华医学研究会"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生命是物质的,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种表现形式。气有阴阳,相互感应,就有动静。“动静者,气本之感也;阴阳者,气之名义也”(《太极辨》)。动亦舍静,静即含动。阳主动,阴主静,阳动之中自有阴静之理,阴静之中已有阳动之根。“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类经附翼·医易义》)。动静相互为用,促进了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二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恒动观念的意义: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然更新的状态中。“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永生,乃得尽其天年”(《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因此,阴阳动静对立统一观点贯穿于中医学各个领域之中,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生命与健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康复等。
    从健康与疾病言,“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素问·调经论》)。“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灵枢,终始》)。“平人”即健康者,·其气血运行有序和谐,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形肉气血协调。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部环境的阴阳平衡是为健康。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机体经常处于阴阳动态变化之中才能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和疾病在同一机体内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二者共存的主要特点。阴阳动态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疾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外调和,邪不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乖戾,疾病乃起。
    从生理而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环流代谢,气血的循化贯注,及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等等,无一不是在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运动之中实现的。
    从病理而言,不论是六淫所伤,还是七情为害,都会使人体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发生障碍,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导致疾病。换言之,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出现的一切病理变化,诸如气血瘀滞、痰饮停滞、糟粕蓄积等,都是机体脏腑气化运动失常的结果。总之,人体的气化运动,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只要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就能影响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协调平衡,引起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等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
    就疾病的防治言,疾病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一切病理变化都是阴阳矛盾运动失去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的偏胜偏衰的结果。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体现了中医学用对立统一运动的观点来指导临床治疗的特点。中医学主张:未病之先,应防患于未然;既病之后,又要防止其继续传变。这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就是用运动的观点去处理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偏颇而使之处于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中医学养生防病治疗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动静互涵的辩证思想。
    (三)辩证观念
    1.辩证观念的含义:中医学不仅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着共同的物质根源,而且还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事物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把生命尸健康和疾病看作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着的。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健康和疾病的变化是机体自身所固有的阴阳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中医学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9 7 3 11 12 13 14 15 16 17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学 会 简 介
学 会 历 史
学 会 章 程
学 会 注 册
会 费 管 理
  会员登录
登录模块加载中...
  专家介绍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