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 >>药物调控 >>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时间:11-05-11 16:28:49 来源: 作者: 点击:   收藏"中华医学研究会"
性及胶类药材等),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也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而使药效降低。有的成分会因存放时间长,而被酶所分解等。
  E.炮制的影响:
  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本草蒙筌》曾从临床经验指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中药炮制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①减毒,去毒。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烈刺激性;制半夏镇吐成分据称为葡糖醛酸的衍生物及一种水溶性甙,没有刺激性。乌头中含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经过浸漂、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
  ②增效,如杜仲含大量杜仲胶,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者为强。又如延胡索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水煎液溶出量甚少,醋炒后煎剂中溶出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故镇痛作用加强。
  ③改变药材成分的组成,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生大黄主要有泻下作用,炮制后的制大黄却出现较强抗菌作用。因生大黄的致泻成分以结合状态的蒽醌衍生物为主(如番泻甙A、B、C、D),而游离状态的仅占一小部分,游离蒽醌(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不具致泻作用,是抗菌成分。何首乌中也会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炮粉后可促使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游离。再以人参为例,一般生晒参不具有的成分,经制成红参后,其单体有所变化,且产生白参所没有的人参炔三醇等五种特殊成分,而人参皂甙Rh2,据称对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④改进切制工艺,增加药效。药材炮制加工过程,可影响其内在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药理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如远志传统加工方法要“去心”,但带心的全远志,毒性及溶血作用较去心远志为小,而镇静作用略强,故远志可以不去心。又钩藤原来只用其钩,耗时费力,现在证明其带钩的茎也有作用。
  F.剂型和制剂的影响
  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给药途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液浓度,直接关系到药理作用的强弱。《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如枳实或者青皮煎剂口服,未见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出现强大的升压作用。
  《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合药分剂法则”,对药衡、切制要求、剂型、制药方法,直至用蜡用蜜等,都有一定规定。现代制药,要求更高,同一中药或复方,即使剂量相等,剂型相同,但卧于各药厂生产制剂的工艺不同,疗效和毒性也往往有所区别。甚至同厂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不伺批号不同药厂的同名产品有相同的疗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加强质量控制。目前制剂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或各省市卫生局批准的药品标准执行。对指导中成药制剂和统一产品的规格,起到良好作用。

(2)机体因素
  机体因素也是影响药理作用重要因素,它包括生理情况、病理状态等。
  1)生理情况的影响
  体质、年龄、性别、情志等,对药物的作用发挥,影响甚大。中医学很强调秉赋不同对药效的影响。意指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对抗病能力及药物反应,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也存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体,对某药的治疗剂量

9 7 3 1 2 3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学 会 简 介
学 会 历 史
学 会 章 程
学 会 注 册
会 费 管 理
  会员登录
登录模块加载中...
  专家介绍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