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纹学(Dermatoglyphice)
皮纹学是手指、手掌及脚掌等处皮嵴的型态。由于对某些不良型态,尤其是唐氏症候群,有诊断的效益,故在医用遗传学上颇重要,不仅如此,对孪生子之接合子型式(zygosity)的决定也有帮助。
手、足发育之初,既约在受孕后的第13个星期时,真皮的式样便开始形成,并于第四个月末完成全部的分化,此后既定型不再有任何变化。因此,真皮式样有变异,必是在胚胎发育之头四个月种下变异之因。
Galton最早提出皮纹的科学化分类法,Galton也是最先研究家族间及不同人群中不同皮纹样式的学者。皮纹学(Dermatoglyphice)一词,系Cummis(1961)首创,他发现唐氏症候群患者的皮纹样式具特异性,与一般人有别。Walker则最先制定检出唐氏症后群的皮纹指标(Dewmatoglyphice irdex),。Walker亦指出,单靠皮纹的样式,约有70%的唐氏症候群患者既可与对照的正常区别。待发现唐氏症候群的染色体变异原因之后,相继发现其它染色体失常患者皮纹样式也有一定相关的特异性。
二、“皮纹”的研究及发展如何演进?
中国其实是应用皮纹最早的国家,最先是使用在文书契约的“捺印”及民、刑事诉讼上,但可惜并未能形成有系统的皮纹学的应用。半世纪前,科学家、医学家从胚胎学、遗传学、皮纹学及脑神经科学等的研究,将皮纹应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及染色体异常的筛检,称为“医用遗传皮纹学”。由于脑部发育与手、足皮纹的发育有相关性;因此1980年代,藉由遗传基因科技、气质行为科学及电子印证系统的量化科学,更能比对出生理遗传、脑力启发与行为发展的共同特征与关系,使“智能皮纹学”应运而生。
|